志向篇
颜渊、季路侍。子曰:“盍各言尔志”。子路曰:“愿车马衣轻裘,与朋友共,敝之而无憾。”颜渊曰:“愿无伐善,无施劳。”子路曰:“愿闻子之志。”子曰: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”(《论语•公冶长•第二十六章》)敬请期待
学习篇
处世篇
交友篇
为师篇
理政篇
《论语》那些事
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永平元年,(公元58年)徐防上书云“发明章句,始于子夏”,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,故以《毛诗》直承子夏。徐防言,当重师法,系思想史一关节。又云“《论语》不宜射策”,则知其时《论语》之地位尚不高。 后赵岐于《孟子题辞》有“七十子之畴,会集夫子所言,以为《论语》。《论语》者,《五经》之錧鎋,《六艺》之喉衿也”之说。 宋儒则尊颜回,有“孔颜之乐”。小程子伊川曾作《颜子所好何学论》。使《论语》地位大大提高。 清代学者崔述则对《论语》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,他注意到今本《论语》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,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、哀公之问,皆变文称“孔子对曰”,以表示尊君。答大夫之问则称“子曰”,表示有别于君,“以辨上下而定民志”。而后十篇中的《先进》、《颜渊》等篇,答大夫之问也皆作“孔子对曰”,故怀疑“前十篇皆有子、曾子门人所记,去圣未远,礼制方明; 后十篇则后人所续记,其时卿位益尊,卿权益重,盖有习于当世所称而未尝详考其体例者,故不能无异同也”。又如,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“子”不称“孔子”,门人问学也不作“问于孔子”。而后十篇中的《季氏》、《微子》多称孔子,《阳货》篇子张问仁,《尧曰》篇子张问政,皆称“问于孔子”,与《论语》其他篇不同,“其非孔氏遗书明甚,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”。[ii]受崔述的影响,以后学者继续从《论语》前后十篇用语、称谓的差异对其成书作出判断,有学者甚至认为《论语》最初只有单独的篇,其编定成书,要在汉代以后。 唐·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转引郑玄注云:《论语》“仲弓、子游、子夏等撰。”[5] 这一说法在郭店简中得到旁证。郭店一号墓不晚于公元前300年。[6] 郭店简“《语丛·三》简引述《论语》,更确证该书之早”[7] 。 永平元年,(公元58年)徐防上书云“发明章句,始于子夏”,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,故以《毛诗》直承子夏。徐防言,当重师法,系思想史一关节。又云“《论语》不宜射策”,则知其时《论语》之地位尚不高。 后赵岐于《孟子题辞》有“七十子之畴,会集夫子所言,以为《论语》。《论语》者,《五经》之錧鎋,《六艺》之喉衿也”之说。 宋儒则尊颜回,有“孔颜之乐”。小程子伊川曾作《颜子所好何学论》。使《论语》地位大大提高。 清代学者崔述则对《论语》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,他注意到今本《论语》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,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、哀公之问,皆变文称“孔子对曰”,以表示尊君。答大夫之问则称“子曰”,表示有别于君,“以辨上下而定民志”。而后十篇中的《先进》、《颜渊》等篇,答大夫之问也皆作“孔子对曰”,故怀疑“前十篇皆有子、曾子门人所记,去圣未远,礼制方明; 后十篇则后人所续记,其时卿位益尊,卿权益重,盖有习于当世所称而未尝详考其体例者,故不能无异同也”。又如,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“子”不称“孔子”,门人问学也不作“问于孔子”。而后十篇中的《季氏》、《微子》多称孔子,《阳货》篇子张问仁,《尧曰》篇子张问政,皆称“问于孔子”,与《论语》其他篇不同,“其非孔氏遗书明甚,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”。[ii]受崔述的影响,以后学者继续从《论语》前后十篇用语、称谓的差异对其成书作出判断,有学者甚至认为《论语》最初只有单独的篇,其编定成书,要在汉代以后。 唐·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转引郑玄注云:《论语》“仲弓、子游、子夏等撰。”[5] 这一说法在郭店简中得到旁证。郭店一号墓不晚于公元前300年。[6] 郭店简“《语丛·三》简引述《论语》,更确证该书之早”[7] 。